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選單開關

:::

鎮安村

列印[另開新視窗]
鎮安村

五結鄉鄉行政區域

鎮安村

大吉村

二結村

協和村

三興村

孝威村

上四村

錦眾村

四結村

季新村

中興村

利澤村

五結村

成興村

福興村

 
  

  

鎮安村位於本鄉西部,東北為二結村,東南為上四村,西、南與三星鄉相接,北隔蘭陽溪與員山鄉相望,全村面積1.6726平方公里。本村地名由鎮安廟而來,原屬於二結庄,發展過程與二結村相同,民國光復後,二結分為五村,復興、學進、雙結、舊街、會社,會社之名源自製糖會社,民國40年(1951),因此村名帶有濃厚日本色彩,而改名為西河,民國67年(1978)西河、舊街二村合併改為鎮安村。由舊街和會社二個舊村名可知,本村在日治時期非常熱鬧繁榮,因此現有的舊地名也大都與糖廠有關。

  根據地方耆老敘述,本村原本僅有3個竹圍(聚落),土地重劃時劃為住宅區,因而逐漸發展成現貌。鎮安廟(指王公廟)不僅是本村的信仰中心,更是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,如今舊廟平移,將另建雄偉新廟,舊廟則賦予時代新使命,與社區緊密結合,成為生活文化館,居民也期待新廟的落成可為大二結地區帶來全新的繁榮景象。

  磅仔頭:位於現在鎮安村雅蘭新村旁二結圳附近,日治時期二結糖廠所在地,因各地蔗農必須將甘蔗運到此地過磅後,再運入二結糖廠製糖,因而稱之為磅仔頭。磅仔頭同時也是火車休息、加油的地方。二結糖廠同時設立肥料工廠,提供農民甘蔗用肥,蔗農們將甘蔗運往磅仔頭過磅,收成總抵不過肥料,常有領不到錢的窘狀,因此當時流傳一句話:「糖廠磅,第一憨?」或是「第一憨,種甘蔗給會社磅」。

  舊店街:位於目前鎮安村西河路一帶,北與蘭陽溪堤防為界,南與雙結路(舊台九省道)銜接,在蘭陽大橋未開通前,是溪南、溪北的主要道路,道路兩側店家林立,早期為方便運送貨物,路上有輕便車可直通紙廠、糖廠及羅東。

  二結城仔:位於二結王公廟西側,西河路上的集村聚落,舊城區昔以荊竹圍之,今部分土地已成為中興第二紙廠用地,部分改建成國民住宅,已不復見昔時舊城規模。原二結城為一農墾城仔,居民以簡姓居多,乃清嘉慶16年(1811)由簡桃等34名佃人初墾的據點,係二結地區開墾的起點。

  紙廠:指今興中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紙場,日治時期大正7年(1918)12月在二結糖廠南方,興建一座紙廠,當時紙廠即是利用糖廠的蔗渣造紙,可謂物盡其用。該廠除廠房外並包括員工宿舍,全廠基地面積達1,049餘坪,日治時期本廠還曾印製過紙鈔。

  四角窟仔:位於現在鎮安村西河路二結紙廠大煙囪附近,是二結紙廠引進二結圳的水、讓其沉澱,水清澈後引入紙廠才可使用,早期曾是當地兒童夏天戲水的主要場所之一。

  渡船頭:位於舊街路底堤防外蘭陽溪高灘地,昔日蘭陽大橋未築前,溪南與溪北往來交通需靠渡船往返,本區是溪南地區民眾搭船的地點。本渡口昔時為羅東大路,其水上通清水溝,下達三結渡。可見在當時其為重要的交通要道。

  王公廟:『二結王公請得著,免吃藥』,由這句俚語,可知二結王公非常出名。而二結王公即指鎮安廟,主祀古公三王,創立於清乾隆51年(1786),目前位於舊街路。據當地居民口述:西元1786年大陸福建漳埔湖西坑鄉民廖地決意渡台,行前到古公三王廟祈得三王公本尊,捧奉赴台,以求平安。某日,廖地行抵蘭陽溪南畔(今二結王公廟一帶)於一棵大榕樹下歇息;當廖地起身欲往東行,手奉老三王公神像卻靜止不動,經擲杯請示,獲知老三王公欲駐駕此地,廖地乃於二結落腳定居。王公廟已成為宜蘭縣重要信仰中心之一,每年農曆11月15日老三王公生日所舉辦的過火儀式,為當地的主要民俗活動。

  民國84年(1995)地方人士成立大二結文教促進會(含括鎮安村、二結村及三興村),民國86年(1997)並在仰山文教基金會的協助下,辦理「千人移廟」活動,將舊廟平移,而名燥一時。未來舊廟將作為二結庄生活文化館,原廟址則將另建一創新設計、規模宏偉的新廟,附近還有林義雄先生所創辦的慈林圖書館,供鄉民使用。往昔大二結地區有句俗諺:『驚王公生,毋驚過年』意指王公生當天,需祭祀宴客,花費鉅資,同時請流水席時,客人總是在相同時間來到,讓主人措手不及,準備匆促;而過年在家舉行,不需舖張,也有較多的時間準備。因此才會有這款俚語流傳下來。

  坡腳:一般而言,廣義的坡腳係指蘭陽溪堤防下水防道路。本處所指的是位於西河路底堤防附近區域,因位於五結堤防下方,故稱之為坡腳。日治昭和12年(1937)修築蘭陽溪堤防,水患威脅解除,因此居民陸續移往新據點形成新聚落。

  坡頂:指蘭陽溪的堤防,目前在蘭陽大橋以西堤防設置有自行車道,連通宜蘭與羅東二座運動公園,早期坡頂是居民栽種蔬菜好所在,也是孩童的主要遊戲場所之一。

 

close